作者兰台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恐婚、恐育现象;该报道最后对我国目前恐婚、恐育现象感到非常的焦虑。 其实在作者看来,这种焦虑大可不必。 因为恐婚、恐育现象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坏现象,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也象征着我国中产阶级确实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阶级。 因为从历史上看,不仅仅是结婚,生育意愿最低的就是中产阶级;而贵族阶级与蓝领阶级反而生育率一直很高。 以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例,19世纪英国贵族普遍有三个以上的子女,比如维多利亚女王自己就有9个孩子,即使是各玩各的丘吉尔父母也都...
作者兰台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恐婚、恐育现象;该报道最后对我国目前恐婚、恐育现象感到非常的焦虑。
其实在作者看来,这种焦虑大可不必。
因为恐婚、恐育现象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坏现象,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也象征着我国中产阶级确实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阶级。
因为从历史上看,不仅仅是结婚,生育意愿最低的就是中产阶级;而贵族阶级与蓝领阶级反而生育率一直很高。
以最早爆发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例,19世纪英国贵族普遍有三个以上的子女,比如维多利亚女王自己就有9个孩子,即使是各玩各的丘吉尔父母也都生了两个孩子。
贵族之所以孩子生得多原因和今天我们国家明星普遍生孩子多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在物质上不用为养活孩子,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发愁。
展开剩余73%要知道茜茜公主和婆婆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茜茜公主坚持自己带孩子,而不是按照皇室规矩把孩子交给保姆照顾。
贵族是因为生得起才生,那么穷人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避孕手段了。
当时缺乏必要的避孕手段,而且当时社会舆论对于堕胎批判很厉害,这就造成英国穷人普遍有三个以上的孩子。
还是根据亨利·梅休的调查,19世纪末的伦敦,甚至有1/5的穷人家庭拥有十个以上的孩子。
19世纪英国
为什么蓝领阶层夫妻如此热衷于生育?
主要是蓝领阶级因为贫困,所以缺少必要的节育知识,同时也因为贫困,所以希望生更多的孩子补贴家用,因为维多利亚时代孩子十岁就可以出去担任童工了。
亨利·梅休的调查证实,19世纪后期,伦敦到处都充斥着童工“孩子们会在很小的时候, 每天晚上被送出去卖坚果、水果、鲜花等物品,在很多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卖货品的小 孩子。”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英国蓝领阶层医疗条件很不好,多生孩子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夭折。
事实上在当时英国,只有中产阶级家庭才会出现普遍的剩女现象以及丁克家庭的现象。根据历史学家琼·铂金统计,在1890年代,公务员群体与矿工群体家庭的生育差距扩大到了60%。
英国1911年第一次家庭规模调查显示,劳工家庭规模是公务员家庭的两倍,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三倍。
1914年,一个拥有160名会员的女性行动行会的调查显示,一个每周收入14先令的蓝领家庭,有三 个孩子,夭折过两个孩 子,还有两个流产;另 一 个家庭每周收入在18—22先令之间 , 他们有八个孩子,夭折过两个;还有一个家庭每周收入在20—22先令的家庭,有五个孩子,夭折过五个。
总而言之,19世纪英国的经验表明,社会最富裕阶层与社会底层是生育意愿最强的,前者因为富有,所以不担心养育问题;后者则是因为贫穷,担心养育问题也没用,干脆不操心。
只有中产阶级,说有财产吧,财产没有丰厚到可以无视养育孩子成本的地步;说没有财产吧,相比底层蓝领工人,他们又算有钱人。
而中产阶级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愿意为了生育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以最近新闻为例,英国的凯特王妃已经为英国王室生育了三个宝宝,但是英国全社会已经有40%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就是英国普遍中产后,中产的英国人不愿意为了养育子女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出现了恐婚、恐育现象,这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开始迈入健康的纺锥形社会了。
ENDA股杠杆交易
发布于:天津市